披毛犀

披毛犀:又叫长毛犀牛,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犀牛,曾经活跃在欧亚大陆北部,因其全身披满厚厚的毛而得名。披毛犀厚厚的毛皮及脂肪可以抵御寒冷,它有两只扁平的角,可以推开雪来吃草。披毛犀与猛犸象属于同一时代,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灭绝年代距今只有10000年,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

猛犸象

猛犸象:俗称长毛象,生存于更新世(约180万年前到一万年前),现已灭绝。分布于北半球寒带地区,是冰河时期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庞然大物,身体极厚的脂肪层用于抵御寒冷。猛犸象是原始人的主要捕猎对象。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象长约5米,高3米,重达12吨。猛犸象的身上通常披着金色、红棕色、灰褐色的细密长毛,它的皮很厚,能适应寒冷气候。猛犸象陆续灭绝,被视作冰川时代结束的一个标志。

这里的水族箱内是鲎的活体养殖。因它从四亿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它有“活化石”之称。它的血是蓝色,之所以呈现蓝色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大量铜离子。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也叫做“金鸡”,在它身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羽毛都有所呈现,所以它也是名副其实的观赏鸟。在中国古代,古人们把它称之为是凤凰,雄的为凤,雌的为凰,代表着吉祥如意。在我国2018年的奥运会上,还把它当做凤凰的原型刻印在了火炬上面。

抚仙湖虫

朋友们知道现在澄江最有名的节肢动物是谁吗?它就是抚仙湖虫。它的名气主要是来自于古生物学家对它研究的深度就像清澈的抚仙湖。目前,科研人员发现了抚仙湖虫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开创了古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古神经学,有4篇关于它的论文登上Nurture和Science。科学家认为,抚仙湖虫和澄江生物群中的其他节肢动物一样,都代表着昆虫等现生节肢动物的远祖。抚仙湖虫是明星化石,它可能有了最早的家庭观念,科学家发现,成年抚仙湖虫会带着小的抚仙湖虫一起生活,直到它们长大。化石标本上的抚仙湖虫栩栩如生,正甩着尾巴向我们游来。

沧龙

沧龙最长可达30米,它是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顶级捕食者,活动于浅海的岸边。虽然视觉很弱,但听觉和嗅觉发达,它的行动方式类似于现代的鳄鱼,游泳速度极快,是利用引力与爆发力猎食的好手。

当前第3/3页    第一页|上一页|下一页|最末页  转到第页